欢迎来到衡南县图书馆!

《100个衡阳人的文化梦》征文

  • 发布时间:2015-01-23 13:43:29
  • |
  • 作者:衡南县图书馆
  • |
  • 阅读次数:2718次

《100个衡阳人的文化梦》征文

家乡那汩清泉

杨先元

    “人生,因不懈追求而精彩,因不竭拼搏而丰富,因不断奉献而完美”。这是衡南县江口镇退休教师贺正吉为《杏林星火》一书作序的首句语。于我所见,这正是贺正吉人生之路的真实写照。这位年逾花甲的长者,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41个春秋,任了36年校长,6次立功,多次受奖,成绩显著。《衡阳校长风采录》以“闪光的路在他脚下延伸”为题,报导了他的事迹,受到同行共鸣。近十年来,他着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,挖掘收集民间文化,改变陈规陋习,推行时代新风,在本土收到良好效果,被誉为江口民间文化发展的“领头雁”。他的作品讴歌党,讴歌人民,讴歌祖国大好河山,写身边的事,写身边的人,用一颗火热的心,一支流畅的笔,记录着时代礼赞,象一汩清泉,点点融进人们的心田。

心灵的呼唤

文化,这个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,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充实,不断创新,不断完善,与人类生存、人类活动息息相关,无可替代。千百年来,大多数受儒家学说的影响,形成了比较深厚的基础,贺正吉正是利用人们这个基础,去寻找一个适应社会发展,文明进步的突破点,为社会和谐,人们相依共存发出心的召唤,收到了良好的反响。他所居住的村小组有一位五保老人逝世,村民为无钱安葬而患愁,贺正吉见状,在死者门前贴上一联,联曰:“无儿无女无兄弟,平生寂寞,叹斯人命苦;有你有吾有众邻,丧事如常,让逝者心安”。联贴出后,村民明白其意,很快相凑了八千元钱,把五保老人的丧事办得体体面面。又一位八旬老妪,子女众多,却都在深圳务工,让老人独自留守家中,孤灯孑影,度日凄凉。一天夜里,老人溘然辞世,其子女奔丧返家,满腹忧伤,追悔莫及。为了引起乡邻警诫,不让自家老人空巢,贺正吉作一联悬挂灵堂:“八十年光阴似箭,穿过风霜雨雪,凭心而论,哪能不想晚年乐;两三日祭祀如薪,燃烧离别悲伤,俯首当知,应悔失陪平日优”。语言通俗易懂,教育意义很深,提醒了家有老人的村民,从此,周边村民不再让自家父母独留家中,都安排了陪伴之人。村干部说,贺正吉的对联起了因势利导的作用,是一剂良药,治愈了某些顽疾。

近年来,贺正吉参加不少乡间的红白喜事,他主持的红喜事,办出了新风尚,切合了时代的特点。他为六位高寿老人撰写了寿屏,文章立意新颖,声情并茂,文风独具,在乡间广为流传。而白喜事,他提倡丧事耗费从俭,灵堂布置肃穆,奠文通俗易懂,主张写文要从亡者德、绩、仁、能等方面去用笔,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、对人民、对子女所作的奉献,改诉苦为彰颂,改哭读为朗读,让活着的去追思,去回忆,在他的影响下,过去的陈规基本改变,新的祭祀方式基本形成。

贺正吉从事教育工作多年,十分注重学生的成长,激励学生进步,引导学生从小立德立行。二00九年,江口镇中心小学以“放飞梦想”为主题举行文艺汇演,他撰写的“歌盛世,舞春风,放飞梦想,方修壮志凌云起;谱新篇,描远景,激发豪情,莫让韶华付水流”一联受到多方赞誉,现已作为中心小学师生的铭言悬挂于礼堂,中国楹联报社于2012年刊登。

笔者在和贺正吉的交谈中发现,他开朗、真诚、执着,繁荣江口文化是他追求的梦,为了这个梦,他在不断地探索,不断地实践。

真诚的系结

江口的文化底蕴丰富,民间有不少能歌善舞,能诗会曲的人。为了把这些人组织起来,形成一支队伍,合为一股力量,营造一种氛围,为繁荣江口文化服务,为构建和谐江口出力,贺正吉不惜耗费精力,走村串户、登门拜访,这样下来,累计行程数百公里,足迹遍二十个村。每到一处,都要和被访人深入交谈,虚心好问,或作诗作词,或作联作曲,相互讨论,相互提高,共话明天。次数多了,时间长了,便达到心相通、意相连、话相投之目的,事自然就相成了。访人结友一并同行的发展到八人。此时老贺认定时机成熟,便提出要求办学校、出刊物,形成有组织,有领导的团体以便开展长期活动,以此打开局面,扩大影响,让参与的人更多,让形式更多样。这种倡议得到了赞同,于是以贺正吉为首的几位同志着手创办老年大学,鸟洲诗社,老年大学文艺队,这一举动得到领导的认可和支持。经过一年的筹备运作,二00九年十月,江口老年大学正式成立,诗社和文艺队也随之而成。这些虽为民间群众组织,但有领导班子、有规章制度、有活动安排、有远景规划。在贺正吉的带领下,五年过去了,他们的活动开展正常,人员逐年增多,老年大学学员诗社社员由起初的50多人增至80余人,文艺队员由原来20人增至30人。老年大学共授课158课时,诗社共出诗刊五辑。同时,举办了“德泰隆杯”学员风采赛大型活动。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文艺演出,为民间喜庆演出八场,下村演出六场,受到社会广泛赞誉。衡阳电视台“乡里乡亲”栏目作了三次专题采访报导,为树立江口形象作出了贡献。

江口老年大学各种活动有声色的开展,丰富了江口人民的文化生活,树立了江口的人文风尚,增加了江口的和谐气氛,人们都说贺正吉功不可没,是他凝聚了学员之心,是他凸现了真诚相系,更是他通过不懈的努力,为江口老年提供了一个相识、相知、相聚的活动场所。

深情的奉献

“春花无数,毕竟何如秋实”。宋代陈亮在《三部乐》之言,说的是鲜艳的春花,不及累累秋果,做事要讲实效。多年来,贺正吉把满腔热忱倾注在提升江口的文化品味上,他无私无求、无怨无悔。办学校、办诗社、搞活动、办道具、出刊物需要资金,他四处求助,用真诚打动人,用行动感化人,用业绩召唤人,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,募得能正常运转的资金,而自己从未报销差旅费,得到学员们的敬佩。学员愿交他为朋友,把他视为贴心人,有困难乐意和他讲,有习作乐意让他改,形成了良好风尚。他每学期要给学员上两次课,课前查阅资料,精心备课,力求准确,学员反映他上课引人入胜。江口镇有象贺正吉这样的几位同志引导,学员学习兴趣浓,勤学勤写,写出了很多贴近时代、贴近生活、贴近自然、贴近人民的好作品,五年来,在《湖南诗词》《衡阳诗词》《衡南诗词》等刊物上发表诗词千余首,其中贺正吉发表近百首,63人次在《对联中国》上发表楹联128幅,其中他发表6幅,有两幅被评为佳作。

鉴于江口在文化建设方面成绩显著,二0一一年中国楹联报社授予江口鸟洲诗社为“有突出贡献”先进单位,二0一二年,江口镇又被授予湖南省“诗词之乡”光荣称号。作为省、市、县诗词学会会员,衡南县诗词楹联学会理事,衡南县教育局《南溪诗联》理事的贺正吉有着无可非议的作用,作出了很大贡献。

“只有爱心献给社会,真诚交给朋友,深情注给事业,才有无悔留给自己”。这是二00六年贺正吉为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,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主编的《中华名人格言》一书撰写的格言,他正在践行自己的格言,但愿他笔耕不断,为繁荣家乡文化再立新功,象清泉一样长流不息。

二0一四年九月

 

作者:杨先元

单位:衡南县图书馆

职务:副馆长

电话:13973458477

      15377470523

邮箱:2762230149@qq.com


地址:衡南县云集镇黄金路129号 电话: 0734—8553596

备案号:湘ICP备2021020725号-1 公安备案号:43042202000043

总访问量:3160906 今日访问量:929